魚類常見病害,發現魚病後要及時診斷,找准病因,對症治療,將患病損失降到最低。魚病防治原則是“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於治”。魚病治療原則是“先外後內,先水後魚,先治寄生蟲後殺菌”。
常用防治魚病方法
(1)內服藥餌:將藥物摻拌在人工配合餌料內,魚通過攝食藥餌治療魚病。藥餌應隨配隨用,不可久敖。藥餌多用於病較輕、還能進食的病魚。一般治療細菌性疾病,如腸炎病等。常用內服藥物有:土黴素、呋喃唑酮、酸、磺胺類藥等。
(2)藥液浸泡:藥物按較高濃度與水混配後,將病魚浸泡在藥液中治療。適合少數魚發病時使用,也常用於漁具、器材、鮮活餌料的消毒,以及新購魚投放前、操作後消毒預防。浸泡的時間視不同情況從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不等。
病魚浸泡治療時間的長短,要根據藥液濃度、水溫、魚的體質情況和耐受程度而定。既要達到治療目的,又不能使病魚出現危險。病魚浸泡治療期間人不得離開,需仔細觀察病魚的反應,若病魚出現不良反應,需立即撈入等溫清水中漂洗。
(3)全缸用藥(或全池潑灑):就是在發病缸(池塘)水體中直接用藥。藥的濃度較低,通過長時間用藥治療魚病。較常用且適用範圍廣泛,治療寄生蟲類、細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疾病均採用此種方法。適合有多數魚發病時採用。
(4)注射治療:用針劑對魚體行肌內或腹腔注射。一般用於較複雜病症和名貴觀賞魚。
(5)改善水體環境:用生物製劑、水質調節劑通過調節水體環境減少病害發生。
常用藥物
治療魚病藥物很多,珂根據不同藥物的作用有針對性選擇。
(1)細菌性疾病常用藥物:土黴素、呋喃唑酮、氟哌酸、磺胺類藥、紅黴素軟膏(外用、塗抹傷口)、青黴素、高錳酸鉀、碘液、漂白粉(外用、室外養殖全池潑灑)等。
(2)真菌性疾病常用藥物:硫咪殺星、孔雀石綠。均為外用,全缸用藥(或全池潑灑)。
(3)寄生蟲類疾病常用藥物:硫酸銅、硫酸亞鐵、敵百蟲、亞甲基藍、硝酸亞汞等。均為外用藥,全缸用藥(或全池潑灑)。
用藥注意事項
一般情況下,治療魚病多是直接在養殖缸中進行,水族箱用藥時應注意當時的水質條件,同時準確計算用藥量,盡量避免多種藥混用等。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應該特別注意的事項:
(1)不在有水草的水族箱中用藥。水草對藥物非常敏感,大多藥物都會引起水草爛根和死亡,特別是呋喃類藥物。
(2)注意各種魚類的敏感藥物並禁止使用。如清道夫對食鹽敏感;敏感藥物會很快造成魚的死亡,必須特別注意。
(3)藥效與水溫的關係:藥效和水溫變化呈正相關,隨水溫升高而升高,因此,水溫低時可適當提高藥物用量,水溫高時藥量宜適當減小(室外池亦有此情況)。如硫酸銅治療口絲蟲病,夏季只需0.5毫克/升,冬季則需1.4毫克/升,否則影響療效。又如對魚消毒,冬季漂白粉用量為10毫克/升,如果在夏季此用量會造成魚的死亡。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