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尖魚疾病的原因,一般觀賞魚對飼養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如果水質或者是水溫出現了問題都有可能會引起茅尖魚疾病,因此飼主在飼養的過程中要注意做好預防的工作。那茅尖魚疾病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1、水質、水溫
茅尖魚對水體的理化指標有一定的適應範圍,如果單位水體中載魚量太多,生存的生態環境很惡劣,超過適應範圍,就可能生病。如不及時換水以及增加水的溶氧量,魚的排泄物分泌的過多,使二氧化碳、氨增多,微生物及藻類浮植物生產過多,都可使水質惡化,溶氧量降低。茅尖魚長期在這種環境中生存,生理反應無法正常運作,則會體色暗淡,生長速度緩慢,嚴重時則會生病。水溫突然變動,溫差超過2度以上,以及水溫短時間內多變,或長時間水溫偏低,大大超過其所能適應的溫度時,茅尖魚就會被熱死或凍死。
2、飼餵不當
飼料營養成分不足,如長期投餵人工幹飼料,缺乏動物性餌料,缺乏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或者不能定時定量,飢飽不勻,使魚營養不良,體質衰弱而致病。人工配合飼料黴敗變質,也會使魚中毒,餵食動物性餌料,一般需經過消毒處理後才可投餵,因為此餌料容易帶入細菌而使魚得病。餵食過飽也是致魚於死地的主要因素。有些魚友總怕魚吃不飽或急於增長增肥而沒節制地投餵,魚很容易得腸炎等疾病,從而導致魚的死亡。
3、操作不當
在倒箱換水、繁殖分缸、撈魚等操作過程中,不慎碰傷魚體、折斷魚鰭或使魚跳落於地上受傷,其受傷部位極易感染。
4、外部帶入病原體
將外部病原體帶入魚缸的途徑很多,如餌料、水草、沙石、沉木以及其他裝飾品等,病魚用過的工具,未經消毒又用於無病的魚;新購入的魚未經隔離觀察就放入原來的魚群等都能帶入病原體。
病原體的種類很多,如細菌、寄生蟲、病毒等。當魚的健康狀態良好時,則能抵抗病原體。當環境惡化時,抵抗力差的魚就會生病。因此,魚缸一定要定期換水,從而來減少病原體的數量。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