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長青苔怎麼辦,青苔。原意是林下、樹皮等潮濕處長出的低等植物,而魚缸中的“青苔“是某些種較低等藻類的總稱。 “青苔”喜歡附生於玻璃或其他物體的表面,這一點與喜附生且附生選擇性較差的皮毛狀、毛髮狀藻等很容易區分。
(1)“青皮”。這是一種最有礙觀賞、“最不能容忍”的厚皮狀藻。當它長在魚缸壁上時,像一張綠藍色的牛皮紙糊在缸壁上,遮住了視線。其發生原因為水質肥(氮、磷皆多)、光線過強。因此,這種“青皮”與自然光有關。在強烈的自然光下,“青皮”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好在清除比較容易,如果“青皮”已長了1個多月,則可以像剝紙張一樣把它撕下來;但如果條件依舊,則幾天后又長出“青皮”。要想清除“青皮”.就得把缸水排盡,配製高濃度福爾馬林或一抓醋酸(有腐蝕性)溶液少許,戴上橡膠手套,.用長柄棕刷蘸著刷洗。如果玻璃缸是沒用玻璃膠的.則可直接用生石灰等鹼性劑進行腐蝕殺滅。 “青皮”的傳播途徑,往往是到野外(如長滿“青皮”的小河中)去採撈各種魚虫或水草等帶來的.這點應特別引起注意。除清道夫魚外,一般草食魚對“青皮”不感興趣:
(2)“苔”。一般呈斑點狀或斑塊狀附生於缸壁或光滑的葉面上,有時也連片長,手感較硬,顏色多為深綠色。因附著牢靠,所以用硬物勉強可從玻璃上刮除,但長在水草葉子上卻不易別除。青苔鼠魚對它無能為力,只有琵琶魚能基本上把它刮除.但也不能根除。因為“苔”,發生的條件以光線強為主,水肥瘦為次(只有水太肥才長不了)。所以發生率比“青皮”高,但因不那麼礙眼,所以即使是水草缸,人們也多只清除缸前面的,所以“苔”捲土重來是必然的。消滅的辦法也只有清缸。清缸所用藥劑同於“青皮”。染上“苔”的水草摘去有“苔”的部分後,要放在暫養缸中暫養1-2個月,確定無“苔”後方可移入原缸。因為“苔”傳染力特強,可藉風遠途傳播。
(3)黃膜。黃膜是一種呈瀰漫狀覆蓋在缸壁與水草植株任何部位(向光的一面)的綠黃色膜狀物。尤其是在水較濟瘦或微鹼性水中.其他水草或附生藻長勢不好時.更容易發生。傳染力極強.在一些高山岩石凹陷積雨水的地方也往往能見到此種藻體.看來“青谷”與黃膜都可以通過風來傳播。此藻的危害是使其他水草和藻類窒息而死。根除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多種浮葉水草,如紫色芋、荷根、九冠草、小水芹等,遮住上方光線,1-2個月後由於光線少了,水環境也變了,黃膜基本消失;此時再清缸,移植長得快的水草.如小棵小水芹、牛毛氈、綠菊花、新青葉等作為先鋒草,待未見藻害後種養其他水草。另一種是先摘除不易搓洗的莖葉等,把水草放於清水中搓洗乾淨;清缸、晾乾,2天后注人養過魚的水,種上新草.原來缸中草暫養在陰處老水的暫養缸中,觀察一段,待確認無藻害後可移人缸。如果多藻害的水草莖、葉子不是很嫩,也可以用200毫克/升福爾馬林溶液浸浴2次,每次時間為2-5秒(浸後立即放在清水中漂洗),能存活下來的水草一般已無附生藻。
(4)褐膜。褐膜是在光線較差的缸中,呈瀰漫狀孤蓋在玻璃壁或水草莖葉上的褐色膜狀物,屬矽藻類。一定程度上影響水草根部附近萌生的新芽枝,但其主要的危害還是影響觀賞。好在這褐膜很容易收拾,用手、抹布等均可解決問題,但長在水草上也是很不好收拾的。根治的辦法:適當加強光照,試增加日光燈等的瓦數,有時延長開燈時間也有效,或移至近窗的光線稍好(不是較強)處,一般一段時間後可以根除(要用手或布等抹去,否則不會自行消失)。也可用小琵琶魚、小精靈魚、平鰭鰍科魚把它們吃掉,但黑瑪麗魚等是無能為力的。把褐膜晾乾.顏色反而變綠,說明褐膜能進行光合作用,並且傳染性也相當強,不要以為光線好就不傳染。
(5)“綠絨”。 “綠絨”雖也喜歡生長在平整的玻璃或塑料器件的表面,但也經常長在老的莖葉上,去除困難。黑瑪麗魚只能抑制,吃去長的“絨”,青苔鼠魚也只能吃去部分,只有琵琶魚可以消滅玻璃與塑料上的“絨”。如果讓琵琶魚清除水草葉上的“絨”,水草葉子會嚴重受傷。因此是不可行的。 “綠絨”的誘因也是張光和較肥的水。 “綠絨”傳染性比較強.但如果已經長出來了,則在強光下也能適應較瘦的水,而光線轉弱還能支撐好一段時間。因此根除的辦法要三竹齊下:一是控制光線‘可以減少到原來的一半左右);二是水太肥時要及時對水,或種些長得快、葉子大的水草,如大寶塔、水蘿蘭、小水芹、紅心芋、青荷根等;三是在缸中(不管是不是水草缸)投放青谷鼠負、小枯靈負、接吻魚、琵琶魚等.作為最后防線。
上述5種“青苔”在裸缸或無水草的情況下可用0.3-0.7毫克1升硫酸銅或0.3-0.6毫克/升二氯異氰尿酸鈉。還可以用苔克能來清除。因苔克能既可殺滅“青苔”,又能促進單胞藻生長.所以應試驗後再決定要或者不要把魚移出缸外。而後再用藥。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