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養好非熱帶海水魚 水溫鎖定在25-26℃

觀賞魚 2022年11月13日

  怎麼養好非熱帶海水魚,非熱帶海水魚,指作為觀賞海水魚中“不怕冷”的魚,種類不多。它們都能進入亞熱帶或溫帶水域。淡水魚除非在熱帶,否則宦們一年中水溫的變化是劇烈的,即使它們能找到避冷的小環境,也要經得起幾攝氏度低溫的考驗。而海水魚處於大海中,即使冬季也會受到赤道暖流的影響,如北太平洋的台灣暖流,對我國東部沿海水溫的提高有很大幫助。當然,近岸(尤其是有河流影響的海域)水溫也可能較低,遠低於冬季暖流20 0C的溫度,這樣看來廣溫度海水魚至少能耐15℃左右的水溫。

  普通海馬魚在12-33cC的水溫中能正常生活,水溫低於12℃或超過33℃海馬魚才停止攝食,8℃以下死亡。水溫忽高忽低,海馬魚也會得病(水溫日變化3-40C還是可以承受的)。小海馬魚雖說比大海馬魚更耐低溫(只是1-2℃之差),但正常生長卻要高於20℃,最好25℃。金眼鯛目魚往往在水深6-120米處覓食魚、甲殼類等,水溫常在15℃左右。鮭點石斑魚為暖水性葷食性魚類,其小魚是很好的觀賞魚,但在福建沿海(漳浦到平潭)常年可捕到,其耐冷極限約15 cC。紅鰭笛鯛魚與鮭點石斑魚情況類似,但分佈除東南亞外還到達紅海、澳大利亞東西岸。羊魚科的魚也經常在我國東部沿海出沒,有的分佈可到達黃海,耐冷極限約13qC(如條尾緋鯉魚,已成為溫帶魚品種)。長翅燕魚為熱帶海洋表層魚,極易隨海流四處遊蕩,因此有時也會“誤入歧途”,進入冷海流的圈子,經受15℃左右水溫的洗禮。胡椒鯛屬的魚也不都是熱帶標準珊瑚群落的魚,有的在亞熱帶海域常可捕獲,有的則成為溫帶海域習見魚,如花尾胡椒鯛魚可見於朝鮮、日本海域,耐低溫極限約為13℃。比較“不肯越雷池一步”的應該首推蝴蝶魚、蓋刺魚和鸚嘴魚類,它們除少數“迷路”者外(青點鸚嘴魚等例外),一般不易在亞熱帶及以北海域“露面”。隆頭魚在中國舟山群島以南沿海雖然常見,但大多數為“過客”,它們最後還是要回熱帶老家的;作為常客的也有數種,如藍豬齒魚、花鰭海豬魚就已成為東海甚至黃海(非熱帶海域)的“住戶”。籃子魚科家族遠不如隆頭魚科家族龐大,但也有“浪跡天涯”者,如褐籃子魚,可到達朝鮮海區,其耐冷極限可達13℃(曾是青島和福州兩地魚露的重要原料)。刺尾魚科和純形目的魚也常在熱帶以外海城“旅居”,如細鱗多板盾尾魚、斑馬刺尾魚、絨紋單角純魚、棕腹刺純魚等,它們均能耐15c{C的低溫。

  至少上述提及的海水魚,不必常年把水溫鎖定在25-26℃,有時可讓它們體驗一下故鄉和“旅途”的“氣候”,以免“水土不服”(不習慣,養不長久)。道理很簡單,它們原為亞熱帶、溫帶生活習慣了的魚(它們有很大一部分在台灣海峽被捕獲,有的經湄州島等地輸往福建省各地),只有長翅燕魚“北移”不遠,但它們繁殖海域極可能以亞熱帶(有不少河流帶來浮游生物的餌料)為首選。鑑於北半球物候的變化,養上述魚可以黑潮暖流為參考,夏季水溫可略高於26CC(27-280C),秋季為24-26℃,冬季為20-22℃,春季為22-25℃。如此調控,海水魚(雖然不一定產卵)多少有“自然感”(壽命或可倍增),攝食也會更正常。此外,養上述品種雜食、素食魚,可投餵足量紫菜、海帶等海藻,這也是它們所熟悉的“菜餚”。

  對於亞熱帶(也包括部分溫帶)沿岸的一些海水觀賞魚在水溫控制方面又有些不同:夏季水溫可調到26-27℃,秋季調到15-25℃,冬季調到13-15℃,春季調到16-25 0C。屬於這一類型的魚有黑副緋鮭魚、海刺魚、黑緞虎魚、錦鰣(花斑鰣、紋鰍)、小彈塗魚,以及東海、黃海捕獲的較小漂亮魚(如金線魚等)。還有漂亮出眾的花鰭海豬魚、細條天竺鯛魚、條石鯛魚、細刺魚、花尾鷹鯰魚、背帶鱈魚(斜帶鷹鯔)、黃鯛魚等。

我來說兩句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