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家養熱帶魚長的快,常有人埋怨自己養的熱帶魚“長不大”、“長得慢”,其實要讓熱帶魚正常生長或快速生長並不是一件難事。事實上,有人讓孔雀魚50多天達到性成熟,有人用150天讓七彩神仙魚從仔魚(剛斷乳)養到配成對。究其原因.也不外乎用瞭如下一些手段。
(1)保持良好的水質。平時要做的就是勤對水。一般認為。新水能刺激魚的食慾。大量對水就意味著水中的氮含量、亞硝酸鹽含量、硝酸鹽含量不可能超標,甚至遠低於臨界值。由於勤對水,魚休外有害的病菌濃度小,致病的微生物溫床被破壞,也就很難在魚體上落腳。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細菌、絲狀細菌及少量其他微生物可把水中僅有的一點“食物”全部“消費”完畢。當然,如果缸中培養了足量的有益微生物,就可以少對水,水質也同樣保持良好。水中含硝酸鹽較多,謂之老水,但老水含硝酸鹽並不一定都很高.老水可以有相當的殺菌功能。在老水中魚的顏色總是極好,又不容易病。然而老水同新水比,還是新水能使魚長得快,這是經驗。
對於海水魚來說,一般不可能大量對水,只好擴大過濾系統的體積,增加濾材,實質為增面,即增加缸水與物體的接觸面積,也可以理解為增加了有益微生物附著在水下物體表面的而積。還可以在缸中投放大量(數厘米高)珊瑚沙.增強生化作用,如此對海水魚生長都有促進作用。
(2)保持動水狀態。缸中養了魚等動物.溶氧就被動物利用.水中二氧化碳就增加。如果是“死水一潭”,水中溶氧低到一定程度(因魚而異,一般認為在3毫克/升以下),魚就不能正常生活.水面附近氧氣相對較高,海水魚一般都要求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所以缺氧時魚就在水而附近“呼吸”,這叫“浮頭”。當溶氧繼續下降時,一般的魚類都反應失常,甚至無法生存(除了能利用空氣中氧氣的魚,如彈塗魚、淡水鰻魚、泥鰍、鬥魚、麒麟魚等)。有一個很好的解決問題辦法,即使水動起來。魚缸中水處於流速不快,但也不算慢的“運動狀態”,就叫動水。動水的特點是能保持水中各種溶解氣體的正常值,這些值與大氣中各種氣體的組成相關,因此是個固定不變的數值。也就是說,只要魚缸水處於明顯運動狀態,缸中溶氧基本上就不下降。若是充大氣或強烈(過濾)抽放水。從理論上說,即使養魚量達到正常量的20-30倍也不易使水中溶氧降到4毫克/升以下,魚就能正常生活生長。
為了讓魚在水中不至於被動水“沖走”或從下往上或從上往下送,要控制流水的流速、流向(最好水平流動)、流量等,這是動水養魚應該注意的事。一般可視具體情況作具體調節。
(3)投餵營養全面的餌料。魚類的營養與其他動物大體相似。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都需要,只是每一種類魚的比例不盡相同。肉食性魚需要的蛋白質含量高,草食性、雜食性魚蛋白質含量可低些,但脂肪、碳水化合物(草食魚包括一定量纖維素)相應較多,這在熱帶魚具體飼養中很有意義。至於蛋白質要有8種左右必需氨基酸,餌料中缺了其中一種,魚便不生長,久之便死去。魚類,尤其暖水性魚類對不飽和脂肪的需求也非常明顯。缺了最後也是活不了,這也是常識。如果擔心觀賞魚營養不全面,最簡單最實感的方法就是增加植物餌料。當然有的魚是要“訓練”的,有的魚比較“自覺”.如地圖魚、菠蘿魚、七彩神仙魚、紅劍魚,稍微缺餌就非常“受不了”,能自攝食藻類、青菜等。你不必擔心魚吃多了植物餌料就長不好,實際上不會長得慢,而且顏色會更鮮豔。當然.也有些魚就是不吃素,你也不必操心,因為這些魚葷食程度高,早已習慣了純動物性(魚)餌料,曹養自然不缺。此外,不要老用一種餌料,用單一人工餌料要輪換廠家。
(4)保持適宜的水溫。熱帶魚生長在熱帶水域,亞馬孫河許多上源河段和深處水溫也只有23~25℃,林下幾乎無陽光,有陽光時水面(近灘處可超過30℃)附近水溫26-28℃,用加熱器調到50℃就顯得太高了。有人喜歡高溫養魚.水溫30-32℃,但這樣做很可能只在一段時間中有效,因弊病多(高溫時魚體對不飽和脂肪和維生素的需求量相應增多),魚衰老快,終究沒有後勁,到頭來還不如27-29℃水溫下養出來的魚顏色好、長得快、長得壯實,且壽命長。
(5)保持適宜的飼養密度。密度高,魚的排泄物必定多,即使過濾系統非常健全,也會部分時間受影響(如投餌後的2-3小時)。這就影響了魚的第二次索餌量等,影響到魚的生長。出人意料的是,適當的密度(而不是寬缸少魚),或者說魚“較密”時,倒是長得更快。
(6)保持海水密度(鹽度)正常。海水密度不正常,這是海水魚生長不正常,甚至病死、碎死的直接原因。沿岸魚很不習慣於高密度海水,而珊瑚群落魚對低密度海水更為敏感。如果飼養水長期不理想,魚不但養不大,而且會死亡。所以如果密度不在1.022-1.024之間,鹽度不在28.8-31.43之間,就應該特別注意。當然,有些海水動物(珊瑚動物)的飼養水可以密度大些(1.025左右).鹽度高些(32.74)。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