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魚失鰾怎麼辦 需要單獨隔離飼養

觀賞魚 2022年10月21日

  鸚鵡魚失鰾怎麼辦,鸚鵡魚如果出現身子是歪的,而且行動非常不靈活,不管怎麼樣身子都正不過來,那有可能是鸚鵡魚失鰾了。鸚鵡魚失鰾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那這種疾病應該怎麼治療呢?下面我們就來關註一下吧。

  鸚鵡魚失鰾症狀

  很多魚友會納悶怎麼鸚鵡魚失鰾了呢?其實魚鰾在魚的消化管和腎臟之間,是由結締組織和彈性纖維組成。起著沉浮作用,鰾有細管與食道相連接,調節鰾的大小而在水中浮沉。魚鰾失調症是鸚鵡魚疾病中比較常見的。發病的鸚鵡魚橫七豎八,或側臥,或倒立,甚至腹部朝上,浮於水中或沉入水底。在鸚鵡魚失鰾初期,魚兒輕敲缸壁,借助缸壁鸚鵡魚還能轉過身子,急速地游動一段,但過不多久又會翻過身子來。

  得鸚鵡魚失鰾病的鸚鵡魚並不會在短時間內死去。一般仍能吃食,特別投餵活凍蝦後,捕食積極。這一點有別於由於爛鰓病、缺氧造成的浮頭病狀。漂浮在水面的鸚鵡魚,由於身體一側會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會乾癟、潰爛。而沉在水底的鸚鵡魚會由於身體與缸底磨擦,發生感染髮炎的症狀。長期以往最終會由於體質下降,從而感染上其他疾病死亡。

  鸚鵡魚失鰾原因

  到底鸚鵡魚失鰾是如何造成的呢,起發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點。

  1、營養成分:現在市場上觀賞魚飼料品種豐富,組配非常精細,魚粉、蝦乾無所不用其極。愛好者更是為了心愛的魚兒不惜重金購買高檔飼料。這些飼料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往往遠高於一般天然餌料。還有就是營養過於豐富的飼料,會導致鸚鵡魚過度肥胖,脂肪太多也會容易壓迫到魚鰾,從而造成失調。

  2、飼料影響:有些魚友餵可鸚鵡魚吃不利於硝化的飼料,比如一些劣質的飼料,不利於化,容易造成腸阻塞。從而造成魚的腸道膨脹,使鸚鵡魚失去平衡,但和魚鰾沒有直接關係。

  3、病毒侵染:有種彈狀的病毒會引起魚鰾上皮組織發炎變性,從而是魚體內積存大量體液,壓迫體腔管,造成魚鰾內的空氣無處可去,浮沉調節機能實效。發病的鸚鵡魚消瘦,體色發黑,反應遲鈍,頭朝下滾動。腹部膨脹,腹腔內有腹水,魚體表有瘀斑,常並發腸炎,而且會在一周左右死亡。

  4、水溫變化:鸚鵡魚是熱帶魚,對於水溫的變化非常敏感,當急劇地改變水溫時,降低和升高均能刺激魚皮膚的神經末梢,從而引起內部器官活動的失調。這種鸚鵡魚失鰾發病的症狀是皮膚失去原有光澤,側臥在水面或水底,懶於游動。鸚鵡魚需要穩定的問題,因此換水的時候要注意水溫的調節。當水溫突然變化在3度以上時,極易引發鸚鵡魚失鰾、失衡的病狀。

  5、體型因素:雖然體型因素並不是造成魚鰾失調症直接原因,但鸚鵡魚因為長的圓潤,相較於龍魚的體型短小很多,在正常的情況下加速游動也容易失去平衡。因此一旦魚鰾出毛病,更容易出現失衡的病狀。

  鸚鵡魚失鰾治療

  對於得了鸚鵡魚失鰾的魚,需要單獨隔離飼養,或者用漂浮在水面的小網箱。水位不要過高,只要能夠沒過魚身即可。同時要注意溫度的調節和增氧設備的配備,溫度要在28、9度。並在水中加入千分之一的粗鹽,抑制水中病菌生長。並將水溫緩慢提高到30、1度以上。在患病期最好不要餵食,以免影響水質。

  對於由於腸胃阻塞造成的鸚鵡魚失鰾,可以參照腸炎的治療方法醫治。對於重症病魚,如果是側臥在水面的,可以用小型注射器從體側插入魚鰾位置,抽出部分氣體。減輕症狀。注意,這一操作要十分熟悉鸚鵡魚內部構造的魚友進行,而且風險高。對於側臥在水面的病魚,可以在背鰭上捆縛泡沫塑料,使病魚直立懸浮在水中。也可用小網箱或隔板隔離輔助恢復。

  鸚鵡魚失鰾預防

  和任何疾病一樣,預防勝於治療。根據以上發生的鸚鵡魚失鰾的病因。在魚友飼養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對於剛購買回來金魚,不要急於餵食人工飼料。開始時餵一些赤紅蟲、新鮮凍蝦,待一周以後,鸚鵡魚適應了新的環境,體質得以恢復後再開始少量餵食人工飼料。大家在餵食時應以少至多,勤觀察魚的糞便,如果沒有糞便或者出現白色糞便應該暫停餵食幾天。

  2、 鸚鵡魚的飼料最好能夠交替飼餵活餌和人工飼料,並且穿插餵食蔬菜類飼料,能補充纖維素。最好購買專為鸚鵡魚研發的人工增色飼料,以防止營養成分的不均衡性。

  3、 在給水族箱換水前,要將新水擺放在水族箱附近,並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確認水溫一致後,再行換水,而且要注意困水。平日註意水質的保持,使鸚鵡魚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空間,體質強健才能抵抗病毒、病菌的侵襲。

  4、 對於初學養鸚鵡魚的愛好者,選擇品種時,最好先從普通鸚鵡魚開始,可以增加自己的飼養經驗。

  以上方法都是對於鸚鵡魚失鰾情況不嚴重的魚兒有效,如果是重症魚經過以上方法治療,也最多是延長一下它的壽命而已,嘴腫還是會死的。

我來說兩句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