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怎麼養水 教你養魚用什麼水好

觀賞魚 2022年09月24日

  養魚怎麼養水?俗話說養魚先養水,那麼,什麼是養水呢? 什麼是適合養魚的好水——從養水說起俗話說養魚先養水,那麼,什麼是養水呢?養魚用什麼水比較好呢?大家都知道,從水龍頭放出來的自來水是不適合直接養魚的,必須先除氯、增氧,要求高的,還要對水的硬度、PH進行調整。我們通常把進缸前對水的處理稱之為“做水”,當然,也可以把做水看作是養水的一個環節。經過除氯、增氧、調整硬度和PH值的水算不算好水呢?

  從常用的測試指標來看,可以算好水,但這種水有兩個缺點:一是不夠穩定,二是比較“瘦”。用做好的水養魚,水質很快就會發生變化,因為它缺乏自淨能力;做好的水通常比較乾淨,幾乎沒有有害的物質,但同時也缺少對魚和其它生物有益的的東西。把新鮮的自來水在敞口儲水容器中屯放一段時間,對除氯、增氧有很大幫助,但這還不是我們說的養水,真正的養水,必須是在水族箱中,而且是在有魚的條件下才能進行。

  一、開缸

  開缸是養水的一個重要階段,基礎打得好不好,對將來有很大影響。新的水族箱裡放進自來水,經過曝氣除氯、增氧,就可以放闖缸魚了。有了魚,水中就有了有機物來源,其主要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這些物質的積累使水受到污染,與此同時,以有機物為生的微生物,主要是各種異養菌開始大量繁殖。有機物分解的產物又引來了新的微生物,其中,蛋白質等含氮化合物經過分解產生的氨,為硝化細菌提供了食物,於是,硝化細菌開始繁殖起來。此外,還有各種浮游生物、原生動物等也相繼出現,水中的生物和各種成分趨於多樣化,並形成了簡單的食物鏈,水開始具有了活性。

  硝化細菌包括銨氧化細菌(又叫亞硝化細菌)和亞硝酸氧化細菌(又叫硝化細菌)兩類,它們能夠有效分解對魚有毒的氨及其轉化的亞硝酸鹽,因此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開缸是否成功,其主要標誌就是硝化系統的建立,氨和亞硝酸鹽的去除能力,也是衡量水的自淨能力的重要指標。

  各種菌類不僅僅生活在水中,在缸壁、底砂、以及缸內其它固體表面,都附生著大量菌類,硝化細菌主要是附著在物體表面生活,水中反而數量很少,而且缺乏活性。還有許多異養菌也是在固定表面上生活更有活性。實際上,養水主要就是養微生物,也就是建立一個良好的微生態水環境,它包括水體、缸體和過濾系統各個要素,離開了缸,水的穩定性就會降低,同樣道理,一個成熟的好缸。在開缸階段,採取一些強化手段,可以加快養水的速度,並使水族系統具有更強大的自淨能力。

  1、配置強有力的過濾系統,包括足夠的濾材。

  我們一般把濾材分為物理濾材、化學濾材料、生物濾材三大類,實際上,大部分物理和化學濾材同時也有生物培養功能。配置生物濾材的目的,是為了給各種菌類提供充足的附著表面。在水族箱中,菌類的生長繁殖,如果受到生存空間的限制,就很難適應高密度飼養的負荷,利用濾材擴大菌類的生存空間,就能夠獲得比自然條件下更強大的自淨能力。

  根據硝化細菌附著生長的特點,為它們提供適當的居住空間,是建立強大硝化系統的基本條件。適合硝化細菌附著的濾材種類很多,我們通常會選擇比表面積大的材料,以減少過濾器的體積。在滿足硝化菌生長繁殖的前提下,也要考慮為異養菌培養提供合適的條件。

  異養菌是利用自身分泌的各種酶來分解有機物的,有些菌可以產生胞外酶,這些酶被釋放到水中,菌體無需附著在有機物上便可以進行分解和吸收,但有些菌只能產生表面酶,也就是說,菌體必須附著在有機物上才能分解和吸收。在濾棉上有較多的有機物,這裡也是異養菌大量繁殖的地方。濾棉是否應該勤洗勤換,不能一概而論,一般來說,只要濾棉不堵就可以不清洗(或更換)。除了濾棉外,還可以使用生化棉作為菌床,因為它的孔隙比較大,不容易堵塞,可大大減少日常維護。底砂也是一種良好的濾材,既可以培養硝化細菌,也可以培養異養菌,另外,底砂可形成局部乏氧區,對某些厭氧菌的生長有利。

  2、充分供氧。

  有機物的分解需要消耗大量氧,會造成水體氧含量降低,不僅威脅魚的生存,而且不利於好氧菌的生長和工作。及時補充水中氧的損耗,在有機物濃度高的情況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硝化細菌是典型的好氧菌,在缺氧時無法有效氧化氨和亞硝酸鹽,而氨和亞硝酸鹽達到一定濃度時也會造成魚的死亡。

  過濾系統的效率和氧含量成正比,採用供氧良好的滴流或呼吸(潮汐)過濾方式,可以加快菌膜的生長,如果採用其它過濾方式,除了提高水體的溶氧量以外,也可以考慮對過濾系統進行局部增氧。

  3、主動引進有益菌,可選擇硝化細菌或複合菌(含硝化細菌)投入水族箱。

  硝化細菌無處不在,只要有適合的條件,它們就會繁殖起來。但硝化細菌屬於自養菌,必須在體內合成有機物,繁殖較慢,如果在水族箱內投入足量的硝化細菌,可以加快硝化系統建立的速度。

  複合菌除了硝化細菌以外,還有一些其它有益菌,建議使用。有益菌不僅能高效清理水中的有機物,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微生態平衡,還會產生一些有益的代謝物(主要是次級代謝物),如抗生素、生長激素、維生素、生物鹼等,對抑制有害菌,促進植物生長等有積極作用。

  在正常情況下,經過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硝化系統便可初步建立起來,水中的有機物濃度也降到比較低的水平,這時,就可以正式養魚了。

  二、系統穩定性

  開缸後,一般最好是逐步增加飼養量,因為這時的生物系統尚未穩定,抵抗衝擊的能力比較差,處理不好就容易出問題。

  比較常見的問題是過濾系統能力不足,或飼養密度和投餌量過大,有機物排放量超過了系統的自淨能力,水體開始富營養化。解決的方法,一是加強生物過濾(還可以配合物理吸附等輔助手段),二是降低飼養密度和投餌量,另外,就是通過換水稀釋,這是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但過度依賴換水來維持水質,會降低系統的穩定性。

  有機物濃度偏高,雖然對大多數魚沒有什麼直接影響,但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隱患。水中常見的纖毛蟲,在有機物濃度高的情況下容易大量繁殖,這是水族箱中爆發纖毛蟲病(如白點病)的重要原因。另外,由於生物耗氧量大,各種好氧微生物和魚爭氧,對魚的健康不利,魚的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得病。有機物濃度高還為各種致病菌和條件致病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在這種環境中,魚兒易患水黴病和細菌性腸炎等疾病,有些微生物,如葡萄球菌、鏈球菌、沙門氏桿菌、痢疾桿菌等,會產生多種外毒素和內毒素,對魚有直接的危害。此外,富營養化還會造成水體透明度下降,影響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不利於觀賞。

  水質的穩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微生態系統的穩定。微生態系統的穩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夠適應短時間的外部變化的壓力,保持自身生存的能力並保持系統集體性狀的完整性;

  (2)對環境壓力具有抵抗性和修補能力。環境壓力沒有超過一定範圍時,系統可以抵抗這種壓力保持穩定,如果環境壓力超過其可抵抗的範圍,由於某些微生物類群的死亡或失去活性,系統的部分功能喪失,此時系統的剩餘部分又可與新出現的類群組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即進行修補;

  (3)可根據環境的變化做出適應性調整,如跟隨季節變化的周期性調整。

  穩定性和微生物的多樣化有關,一個穩定的系統,其微生物的種類表現出高度的多樣性,不會因為個別種群的變化影響整體結構。當微生物的種類達到某個程度,並形成相對均衡的結構,系統才能獲得比較高的穩定性。

  開缸後具體需要多長時間系統才能達到穩定很難說,也許一個月,也許幾個月,有的水族箱甚至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影響系統穩定的因素很複雜,比較常見的是生物過濾系統薄弱,負荷能力不足,此外,隨便增加魚隻數量或頻繁更換品種;飼餵不定時不定量;不及時換水;過度清洗濾材;過濾器時開時停;以及隨便在缸內用藥等不當的做法,都會妨礙系統的穩定性,甚至造成系統的崩潰。

  三、日常維護

  再好的水也需要維護,從這個意義上說,養水貫穿於養魚的全過程。水族箱的日常維護是一個大題目,包括魚的飼養管理、水質監控、器材養護等方面。不同魚種的混養;飼料的選擇和投餵量;魚病的防治和檢疫;特殊魚種對水溫、PH值、硬度的要求,以及魚的繁殖等,都屬於魚的飼養管理範疇,其中有些內容和養水有關。過濾器、濾材、水泵、增氧泵等器材,也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因素。

  對於一個良好的水族生態系統來說,水質的日常維護是比較簡單的,只要控制好魚的飼養密度和投餌量,保證過濾系統正常運轉,再加上適時換水就可以了。當然,對水溫和PH值等也要注意觀測,必要時加以調整。

  實際考察不同的水族箱,我們會發現,每個水族箱都不一樣,單從水質方面來看,也存在很大差別,有的水族箱水質穩定,魚的狀態好,很少生病,有的水族箱水質差,魚病多,經常死魚,可稱之為問題缸,多數水族箱居於中間狀態,用分數來表示,大致在60—80分的區間分佈(60分以下為不合格,80分以上為優良)。一般來說,只要加強過濾,或減少飼養密度和投餌量,情況就會有所改善,但還有一些別的因素,比如我們看不見,說不清的微生物,是很難控制的,一些有害菌不請自來,在水族箱里安營扎寨,形成惡劣的生態環境,一旦出現這種局面,採用常規手段很難扭轉。對於問題缸,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最好的辦法是徹底消毒後重新建缸。

  由於各個缸的情況不同,水質的日常維護也不完全相同。有的人認為,家庭養魚不用搞得太複雜,越簡單越好,但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力求系統簡單化的代價就是增加日常維護的工作量。

  水質的日常維護,主要是換水。在水族箱這個人工生態環境中,很難形成完整的物質循環,由於飼養密度高,有機物分解的壓力大,可能會出現分解不完全的現象,一些中間產物不能被繼續分解,只能通過換水來稀釋。某些礦化物,如硝酸鹽和磷酸鹽,利用生物法去除有一定難度,這些物質的積累,是相當常見的問題,這也是水族箱需要定期換水的原因之一。

  換水的頻率和換水量沒有統一的標準,主要是根據飼養密度、投餌量、水族箱的有效容積、魚的品種、生物系統的淨化能力等靈活掌握。有的缸一兩個月不換水,魚的狀態仍然良好,多數缸最好一周換水3/1—1/4,飼養密度大的可適當提高換水頻率,如果水有腥臭味,或魚的食慾下降,就應該馬上換水。

  家庭飼養觀賞魚受到條件的限制,水族箱的數量和容積有限,而許多人見到喜歡的魚就忍不住買回來,飼養密度越來越高,再加上投餌無節制,加重了水質的污染。生態系統在超負荷工作的情況下穩定性差,缺乏緩衝能力,水質波動大,對魚不利,如果耗氧和復氧平衡不好,還會出現一系列連鎖反應,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控制飼養密度是維護水質的一個重要保證。在專業養殖中有“生態防病”的做法,即合理掌握放養量,以保持魚、環境、致病病源三者的關係處於平衡狀態,實現效益最大化。家庭養魚一般不追求效益最大化,適當降低飼養密度好處多多。

  四、好水的標準

  靜態地看,經過增氧、除氯等程序“做”出來的水,按照國家環境保護局製定的漁業水質標準,大致上已經算是好水了,用這樣的水養觀賞魚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只有能夠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水質相對穩定的水環境,才是我們心目中真正的好水。對於業餘養魚的普通愛好者來說,除了幾種常見的測試劑以外(一般較多使用的測試劑有PH、NH3/NH4+、NO2、NO3、KH/GH等測試劑),主要是採用直觀的方法來判斷水質。

  新鮮的自來水是無色的,但養過一段時間後,通常會帶有淺黃色或淺褐色,這是正常現象。我國古代就有綠水養金魚的經驗總結,現代水產養殖也有看水色辨水質的方法。對於大多數熱帶觀賞魚來說,適合養殖經濟食用魚類(特別是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鰱、鳙魚)的水體太肥了,也不利於觀賞。水色太深,透明度較差,說明水中有機物濃度過高,一般是過濾系統負荷能力不足造成的。適合觀賞魚的好水應該是透明度高,略有淺黃色或淺褐色的水體,水面無油膜、浮沫,聞之無味或僅有少許腥味。

  有經驗的老手通過觀察魚的狀態就可以大致判斷水質的好壞,水好魚的狀態就好,不僅食慾旺盛,生長快,而且體色鮮豔,疾病也少。如果魚的食慾下降,經常生病,首先應該在水質方面找原因。魚出現浮頭的現象,通常是缺氧造成的,水中的溶氧量和飼養密度、溫度、氣壓、水草夜晚的呼吸作用等因素有關,但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重要因素,就是水中有機物濃度過高,生物耗氧量大。因此,除了機械增氧外,換水稀釋是提高溶氧量的一個有效方法。

  能夠較長時間不換水,而魚仍然能保持良好狀態,說明水的自淨能力強,穩定性高,能擁有這樣一缸好水確實令人羨慕,難怪一些魚友以此來炫耀。要做到這一點,一是要控制飼養密度,二是要強化生物過濾系統,形成良好的生態平衡。不過,除非我們能夠建立一個真正的生態系統,實現大自然條件下完整的物質循環,否則,長時間不換水是不值得提倡的。

  有一個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什麼是老水?從字面上看,老水就是養魚時間比較長的水,這樣的水未必是好水。如果我們把老水理解為通過長期養水獲得的具有活性和穩定性的水體,而且日常換水不改變其性質,那麼,這樣的水就是好水。有時,魚病了後用藥物治療無效,放在老水中靜養一段時間就痊癒了。有的人認為是因為老水中含有某些對魚健康有益的成分,這種看法推測的成分較多,缺乏實驗依據,但老水養魚生病少,有病恢復也快,是許多人的經驗之談。

  有位魚友到相熟的水族店買魚,和店主聊起來,店主問:你猜我這店裡什麼東西最值錢?魚友很有信心地說,一定是過背,店主搖頭說,再猜。魚友仔細看了看,這裡的魚除了過背,都很普通,實在看不出有更值錢的魚。最後,店主指著那幾口缸說,這裡最值錢的就是那幾缸水!

  這幾缸水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店主解釋說,這幾缸水看起來和別的店裡的水沒什麼分別,但對魚就不一樣了,同樣的魚放進這些缸裡,就比在別的缸裡狀態好,不僅食慾特別好,而且少生病,色彩也更鮮豔,有些魚病得很重,眼看沒救了,放到這些缸裡,十有八九能治好。魚友問,這水是從哪裡來的?店主告訴他,就是普通的自來水,和隔壁幾家水族店用的水完全一樣。魚友又問,那是什麼原因?店主笑而不答。

  是不是店主吹牛?也許。但水質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要獲得一缸合格的好水不難,但要得到各方面都特別優異的水,就很難了。珍貴的好水,是不能單靠幾種測試劑來衡量的。

  有的人換水,直接往缸裡兌沒經過任何處理的自來水,也看不出有害的影響,但和經過曝氣或活性炭處理的水相比,肯定存在水質上的差異;有的魚喜歡弱酸性的軟水,但用硬度和PH值較高的水來養,也照樣養得活;有的過濾器裡,就一塊濾棉,魚也很少死;有的人根本不懂硝化細菌,不經過開缸階段就放魚,也挺順利的,等等。如果由此斷言:自來水可以不除氯,PH和硬度沒必要調整,什麼過濾、開缸,根本就沒那麼多講究未免太輕率了。

  養魚一個人有一個人的養法,有的人要求不高,確實沒有那麼多講究,有的人想進一步提高,在水質上做文章,也順理成章。前面的帖子是寫給這些人看的。用測試劑做標準,經過處理的自來水可說是標準的好水,但我認為它只是合格的好水。有的缸,過濾器就一兩塊濾棉,這樣養魚行嗎?完全可以,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樣養七彩的。只要你少投餵,每天換水,就可以把有害物質控制在比較低的水平上,這樣的水已經有一定生物自淨能力,雖然從指標上看差一點,也可以算合格的好水。如果生物過濾再強一點,就不用每天換水,如果某一天早上,你發現魚的食慾欠佳,說明應該換水了。

  有了強大的硝化系統,水中的氨和亞硝酸降低到不可測,你的水質就前進了一步,恭喜您,加10分。如果水質清澈,水面無油膜,硬度和PH值適當,再加5分。要是能把NO3和PO4也控制在極低的水平上,那就相當不簡單了。要達到100分的最高境界,恐怕沒有人能做到,但爭取80分以上,還是有可能做到的。

  水質的評價,受到測試手段的限制,很多時候要靠觀察,靠感覺。除了可測試的物質以外,水里還有什麼東西,誰能說清楚?例如,有害菌的數量、殘餘的有機物成分及其含量、各種酶、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包括抗菌素、激素、毒素等),要想對水質做全面的評價,恐怕專業的實驗室也無能為力。不過,我們可以根據魚的表現對水質作大致的判斷。

  水好魚的狀態就好,具體怎樣判斷,不是幾句話能說清的,有些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不過,有兩個方面是觀察的重點,一是看魚的外表和活動情況,二是看魚的吃食情況。有人說七彩吃食喜歡吞吞吐吐,但多數人認為這說明七彩的狀態不佳,就個人的觀察,七彩差不多吃飽時,吃餌的頻率會降低,並伴有打鬥和驅趕的現象,但一般也不會吞吞吐吐。另外,養一些對水質比較敏感的魚種,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正確判斷魚有病還是水質有問題,一般可以通過換水來驗證,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據此作出判斷。硝化細菌的歷史已經非常久遠了,但和其它微生物相比,它們的種類極少,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們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和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因此,只要提供適當的條件,硝化系統的建立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把硝化細菌的這個特點推廣到其它菌種,就必須非常小心了。要推翻生物種群的分佈存在普遍差異這個生物學的一般結論,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我來說兩句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