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歡迎的寵物蜥蜴,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很多人選擇在家中養一些小寵物來給自己的家中增添更多的生氣,其中就有不少人選擇蜥蜴作為自己的寵物,那麼在眾多的品類中哪種蜥蜴是比較收歡迎的寵物蜥蜴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目前來說最受歡迎的寵物蜥蜴品種有四種,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豹紋守宮
豹紋守宮原產於印度及巴基斯坦,棲息於沙漠或乾草原,通常以大石的縫隙或孔洞為遮蔽所,當乾燥時這些區域不會烘烤的有如沙漠,今天豹紋守宮大多可在寵物店看到,但都是人工繁殖的而非野生的,顏色和品系繁多,並且繁育者們依然正在努力的繁育中。
【易養指數】★★★★★
【拉風指數】★★★★
【推薦指數】★★★★☆
【外貌特徵】
豹紋守宮是非常漂亮的爬蟲類動物,成體全長(含尾巴)約為20cm,最大可達25cm。身體會有紫褐色及亮黃色的條紋(帶狀),當長大時黑暗條紋開始打散成小點,少數成體會留下一點點條紋圖案,現今所被飼養的豹紋有二種基本顏色“褐色”及“亮黃色”。
褐色的變化,有些以灰棕色為底色,有些以紫色為底色,而斑點覆蓋其上,亮黃色的變化,是以亮黃色為底,少數還會有一些橙色的斑點。
【生活習性】
豹紋守宮能吃大多數的昆蟲,已知野生的守宮會吃甲蟲、蜈蚣、蝎子和蜘蛛,適應力強,幾乎能吃得下的東西都吃。
豹紋守宮的尾巴與其它蜥蜴一樣具有防衛作用,如果施加壓力,尾巴很容易斷掉,而且尾巴斷掉後會不斷蠕動,這稱為自割。其功用為分散掠奪者的注意力,趁機脫逃,尾巴基部略為收縮處便是自割處,此處於尾巴自割後,血管會自動封閉,尾巴於自割後會自動重新長出來。
但不如先前的好看,重新長出的尾巴比較寬,但長度約為原來的一半,顏色與質地都不均勻,失去尾巴並不會傷到守宮,除非有一段的時間未進食,因為守宮的尾巴是用來儲存脂肪,於食物缺乏時提供能量來源。有些爬蟲將尾巴當作脂肪的貯藏庫,如果食物缺乏時,則爬蟲將拒絕自割。
【家庭飼養】
容器:烏龜盒、亞克力盒、整理箱、大型保鮮盒、甚至可以用鞋盒!只要空間足夠大,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打孔打的多,有良好的通風系統就可以。
食物:喜歡吃活食,所以杜比亞、櫻桃蟑螂、大麥蟲、脫殼的麵包蟲、蟋蟀、都是好的選擇。
補鈣:在飼養盒內放上一個鈣粉盆(不過這樣容易被守宮弄出來或者返潮)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把鈣粉裹在大麥、杜比亞等飼料上餵守宮。
打掃:一發現排泄物就立馬清理!水盆、食盆、飼養盒定期消毒。
繁殖:雌性每季可以產卵3-4次,每次產兩顆卵,由於是無黏性的卵,所以可以很容易的移到孵蛋器中孵化.約50-60天 可以孵化.未受精的卵約一周左右就會變黃腐敗,受精卵則保持白色並且會稍微漲大.最適宜的孵化溫度是攝氏28.9-30.6度,孵化的幼體雌雄數目相當,較高的溫度則 產生較多的雄性,溫度較低則產出多數的雌性.重要的是溫度最好不要超過32度,否則胚胎容易死亡。
蛙眼守宮
蛙眼守宮是常見的三種家養蜥蜴之一(綠鬣蜥,麗紋龍,蛙眼守宮)。因養殖方式簡單,形態可愛而深受人們喜愛。養殖的箱子裡最好有一個“小屋”,可供蛙眼們棲身藏匿。箱底最好有“爬蟲砂”,或者幾張紙。食物有麵包蟲,螞蚱,蛐蛐等。
【易養指數】★★★★☆
【拉風指數】★★★★
【推薦指數】★★★★☆
【外貌特徵】
全長可達17公分。在四肢、軀體及尾部等位置,均覆有大型鱗片。此外,尾背上另有一列更大型的盤狀鱗片。體色以淡褐色為主,並雜有黑色直紋或斷續帶狀斑紋。尤其在幼年階段,大多是以黑色帶狀粗紋為主。
蛙眼守宮體長7—10cm,最長可達15cm以上。四肢、軀體及尾部都覆有大型鱗片,耐乾旱。白天潛伏在洞穴內,夜晚出來活動和覓食。性情溫順,不怕人,對感到好奇的東西,會用舌頭舔一下,生氣的時候會搖動尾巴,以示警告的。
【生活習性】
夜行性,棲息於沙漠或半沙漠地帶,白天通常會潛藏於自己所挖的80公分深穴內。每胎可產2顆卵,經75-95天后即可孵出60mm的幼體。
雌性的蛙眼守宮比雄性活潑,並且經常挖掘很深的洞穴棲息,在飼養時最好鋪上比較厚的底沙.它們的表皮可以直接吸收氧氣所以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傷整塊脫落,在抓取時要特別小心.雄性間會產生鬥爭,所以不適合兩隻以上的雄性共養.夏季照明16小時,溫度25-30度;冬季照明8-10小時,溫度15-20度.這種季節週期的輪替對蛙眼守宮的繁殖有決定性的影響.
【家庭飼養】
飼養箱:可選用較闊而矮的飼養箱,因為它們不太喜歡向上爬
墊材:最好是厚20-30cm的干燥沙礫,也可用泥土,幼沙(例如:爬蟲沙,鈣沙),樹皮(例如:樹皮,碎椰殼
溫度:23—26°C
食物:麵包蟲、螞蚱、蟋蟀,這些在花鳥市場都有出售(如果你眼明手快的話,可以抓蟑螂餵牠)。要準備一個小的水容器供其飲用,水深不宜超過它身體。
繁殖:每次產卵2枚,經75-95天后即可孵化出幼體,體長約6cm。
綠鬣蜥
綠鬣蜥是美國比較受歡迎的爬蟲寵物之一。美國每年都從中、南美洲的鬣蜥養殖場進口大量的綠鬣蜥。在美國的每個寵物店裡幾乎都能找到綠鬣蜥。
【易養指數】★★★☆
【拉風指數】★★★★☆
【推薦指數】★★★★
【外貌特徵】
綠鬣蜥在2-3歲以前生長都非常迅速。生長速率會因為個體差異和食物的好壞有不同。如果在幼年時期營養不良,會使得成年後個體小。當它長到3歲以後,就會放慢生長的速度,甚至可以長到6英尺長(尾巴是身體的2-3倍),18磅重,不過在人工飼養下,它們通常比在野外生長的個體要小。
【生活習性】
鬣蜥是日行性的樹棲型蜥蜴,屬於雜食性,幼年期較能接受蟋蟀,麵包蟲、雞蛋等動物性食物,成年後會轉變為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可以菜葉、水果餵食。野外綠鬣蜥主要吃各種葉子、嫩芽、花和果實。早上從棲息處 爬到容易曬到太陽的樹枝上,曬數小時日光浴,把身體曬暖,然後在各處覓食。數小時後吃飽,繼續爬到樹枝上曬太陽,因為他們需要足夠的溫度才能把剛才的食物消化掉。太陽下山後,爬回棲息處睡覺。在一整天的活動中,它們一方面會提防比自己大的鬣蜥,一方面見到比自己小的鬣蜥就會去嚇唬它。對於其他大的動物,都會認為是自己的獵食者。在發情期,雄鬣蜥會到處尋找雌鬣蜥來交配,而雌鬣蜥會盡量躲藏。
【家庭飼養】
飼養箱: 通常多數人都使用魚缸作為綠鬣蜥的飼養箱。
墊材:墊材選用的原則是便於清理和乾燥。很多人喜歡用報紙來做墊材,因為可以用完就扔掉。總之不要用木碎、沙子等其它綠鬣蜥容易誤吞的物質。
溫度:23—26°C
食物:豆腐、紫甘藍(包菜)、蕪箐甘藍、芥菜、芹菜、蒲公英、青豆角、青椒、韭菜、雪豆、葡萄、蘿蔔、梨
繁殖:一窩可以產下30-50顆卵,經過75-90天可以孵化。
藍舌石龍子
藍舌石龍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東部藍舌石龍子、西部藍舌石龍子、北部藍舌石龍子、中部藍舌石龍子、斑點藍舌石龍子和 印尼藍舌石龍子。
【易養指數】★★★★★
【拉風指數】★★★★☆
【推薦指數】★★★★★
【外貌特徵】
東部藍舌石龍子,最常見也是最普通的種類。背上有7-8條斜紋,多數眼睛後方具有黑色條紋,少數比較淡,前腿比較乾淨沒有花紋,野外種群數量大,分佈於澳洲東部和東南部。其另外一個亞種巨人東部藍舌(King Eastern)體長可達50-60厘米。
西部藍舌石龍子,體色為茶褐色並有4-6條寬紋覆蓋,眼睛後方有黑色條紋。
北部藍舌石龍子,和東部藍舌很像,背上帶有斜紋,眼後不具黑色條紋。
中部藍舌石龍子,體色灰白並有多條橘色細紋覆蓋其上,眼後方有黑色條紋,頭型呈三角形,尾短,體型相對其它種類的藍舌要肥胖很多,他們不太喜歡動。
斑點藍舌石龍子,身體上具有豎直的斑點,尾部覆蓋橫向條紋。分佈於澳洲東南部及塔斯馬尼亞群島上。分為兩個亞種,普通種(Blothed)和高山種(Alpine blothed)。普通種的體色比較灰暗,高山種則比較鮮豔。
印尼藍舌石龍子,身上覆蓋黑色的斜紋,眼後無黑斑,體型比較大,黑色的四肢是他們明顯的特徵。
【生活習性】
由於四肢短小 ,藍舌蜥不善攀爬,所以需要較大的地面空間,四尺的飼養箱可以養一對成體比較足夠,底材以無菌土比較適合,可以供它們挖掘巢穴.溫度日間保持攝氏28度左右,夜間保持23度左右最適合.加溫燈是必須的,燈下溫度保持在攝氏33度左右.它們是會喝水的蜥蜴,所以需要放置水盆提供飲水.藍舌蜥屬於雜食性,一般蔬果和蟋蟀,麵包蟲等活餌都能接受,而且食量頗大,每週都需要定期補充鈣質.與一般蜥蜴比較不同的是藍舌蜥能夠吃死的昆蟲或小老鼠,不需要活餌。
【家庭飼養】
飼養箱:盡量選取較大的燈箱。
食物:雜食性(植物和動物);花,蔬菜,柔軟 水果 (例如:香蕉,奇異果,士多啤梨,桃,洋李,芒果,西紅柿),水流慢的 無脊椎動物 (例如:蝸牛,鼻涕蟲),間中 初生小白鼠或大種白老鼠。
墊材:鋪上木屑,乾草或者貓沙。
溫度:27-30度
繁殖:藍舌是胎生的蜥蜴,每年春天他們會開始交配,到初秋便會生下一窩小藍舌。只成年雌性藍舌一胎可以產下5,6隻小的,數量按品種不同有所變化。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