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貓的症狀 常用貓病診斷的三種方法

寵物貓 2022年04月12日

  病貓的症狀,病貓的異常現像有些表現明顯,如外傷出血容易發現和確定,有些表現輕微或不明顯,常與健康表現難以區別,這就需要通過各種方法收集臨床症狀,進行全面系統的綜合分析才能最後確定是否患病。常用貓病診斷方法有:

  1、視診

  視診主要是讓貓在安靜情況下,用肉眼來觀察貓有無異常現象,視診的內容主要包括:

  (1)精神狀態。健康貓活潑可愛,行動靈活,雙目有神,兩耳常隨聲音轉動,即便是閉目睡覺,當聽到一點細微的聲音就會豎耳側聽,兩眼圓睜,顯示出十分機警的精神狀態。病貓則常雙目無神、或半閉半睜,靜臥不動,對刺激反應遲鈍,神情淡漠絨呈昏迷狀態。當然,如貓表現為興奮不安、驚恐、高聲尖叫、無目的 地走動或轉圈,甚至亂咬各種物品等也屬於不正常的精神狀態。

  (2)營養狀況。健康貓肥瘦適度,肌肉豐滿健壯,被毛富有光澤。病貓多為身體消瘦,肌肉無力,被毛粗亂、無光澤、焦幹,尾毛逆立。

  (3)姿勢。描站立絨行走時,如果出現四肢強拘,不敢負重,軟弱無力,則表明四肢有異常。如躺臥時體軀蜷縮,頭置於腹下或臥姿不自然,不時翻動等,則表明有腹痛疾病。

  (4)五官。眼睛常能反應貓健康的狀況。健康貓兩目圓睜,炯炯有神,對光反應靈敏。病貓側雙目無神,眼光塗呆或呈半閉狀態。貓正常眼結膜為粉紅色,潮紅則表明體溫升高甄有眼炎;蒼白為貧血;焦黃色為肝膽疾病;青紫色則表明有循環不良或中毒的可能。眼皮腫脹除眼本身有疾病外,還可能與心、腎 功能障礙有關。耳無力、耳尖發涼魷有分泌物均屬異常。鼻端部正常時應濕潤、偏涼、無分泌物;病貓則鼻端幹、熱、分泌物增加,有清水樣鑽液分泌物載膿性分泌物。口腔站摸顏色變化同眼結膜表現症狀相似。口乾是體溫升高或胃腸道疾病的表現。口水增多或流涎與舌、齒眼、兩頰鑽膜,咽喉等炎症以及水泡、腫脹、潰瘍或尖銳異物刺傷有關。舌苔多少及色澤也是觀察機體功能是否紊亂的表現之一。

  (5)體溫。健康貓體溫通常是穩定在一定範圍內的。清晨最低、下午稍高,但一般一晝夜間溫差不超過1℃。了解貓體溫是否正常的最簡單方法可從貓鼻、耳根及精神狀態來判定。正常貓鼻端涼而濕潤,耳根部皮溫與其他部位相同。如鼻端乾而熱,耳根部皮溫較其他部位高,而且有精神不振、食慾不良、口渴等現象表明貓體溫高。當然最準確的方法是用體溫計測繪。用肛表插入貓肛門,插入深度為肛表的1/3,3-5分鐘後即可取出 觀看。體溫升高,表明貓有病,體溫過低,表明貓的病情危重。

  (6)呼吸狀況。健康貓呼吸次數為每分鐘15~30次。如呼吸次數增多,鼻孔開張,域張口呼吸、腹部扇動等呈呼吸困難狀態,常為呼吸道或全身感染性疾病的症狀。正常情況下貓為

  胸腹式呼吸,即呼吸時胸壁和腹壁的運動協調、強度均勻一致。如呼吸時以胸式為主,即胸壁運動較腹壁運動明顯,則見於胃膨氣或腹膜炎;以腹式為主則為胸膜炎戟肋骨骨折等。吸氣困難常為上呼吸道炎,呼氣困難常為肺氣腫或支氣管炎。咳嗽是一種病理現象。噴嚏是鼻站膜受刺激的一種反應,常表明貓由於受涼、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現的一種症狀。

  (7)消化系統。觀察貓的飲、食慾可了解貓消化系統的疾病和一些傳染性,中毒性疾病的情況。健康貓的飲、食慾旺盛。如貓吃食時,只是聞一聞,欲吃又止或走開,即使是平常最愛吃的食物也不感興趣,或吃得不多或完全不吃均說明其食慾不振或廢絕,是消化道疾病或某些傳染病的症狀。發高熱、腹瀉、脫水的貓,大多數飲水量增多,但嚴重循環衰竭的病貓也就不飲水了。

  貓是容易嘔吐的動物之一。嘔吐實際上是機體的一種保護反應。當胃受到某種原因刺激(如過食、異物、有毒物質等)時,機體為了保護胃的正常功能,就把刺激物嘔吐出來,免受有害物質的繼續刺激。所以,應根據嘔吐的時間、次數、嘔吐物的數墾、氣味,以及性質和成分加以區別。如一次嘔吐大量正常的胃內容物,過後又進食,而短時間內不再出現嘔吐,這往往是過食現象。頻繁多次性地嘔吐表示胃黏膜遭受某種物質持續性的刺激,常在採食後立即發生嘔吐,直至內容物吐完為止。

  貓正常情況下的排龔、排尿都有其固有規律。如有異常則說明消化、泌尿系統有異常。在這方面通常要觀察貓排糞、排尿的動作、次數、糞便形狀、數星、氣味、色澤等。如發現翻排龔費力,糞便乾、硬、量少、小、色暗、表面帶有濃稠的鑽液和偽膜,則表明貓患有早期便秘或熱性病魷輕度胃腸炎等。若排糞次數增多,不斷排出水樣、粥樣絨混有鑽液、膿液、血液、氣泡等龔便,則表明是腸管受刺激和運動增強的結果,大多是患腸炎等疾病。此外,對於糞便上鑽附物的位理、性質、氣味、有無寄生蟲等都是診斷疾病的線索之一。貓是易患尿結石症的動物,如貓頻頻做排尿姿勢但無尿液排出,戟排尿時有疼痛感,應注意是否患了尿結石症。

  2.觸診

  觸診是用手指或手掌觸摸貓體的相應部位,以判定貓是否有病變,以及病變大小、位置、形狀、硬度、濕度、溫度、敏感性,有無損傷、腫脹、疼痛、結節等的方法。觸診需要一定的醫療知識和技術,一般家庭養貓者較難做到。觸診通常是在視診的基礎上,重點觸摸可疑的部位和器官。觸診可分為淺部觸診和深部觸診兩種。

  淺部觸診主要用於檢查體表的溫度、濕度、敏感性等。實施6寸應將手指伸直平貼於體表,不加按壓,輕輕滑動,依次進行觸摸。檢查體表溫度時最好用手背,因手背對溫度的差異比較敏感,並要同鄰近部位相比較,這樣感覺更靈敏。淺部觸診也可用於檢查心搏動、肌肉的緊張性、骨骼和關節的腫脹變形等。當肌肉痙攣而變緊張時,觸診感覺硬度增加;當肌肉癱瘓而變為弛緩時,感覺鬆弛無力。深部觸診是用不同的力量對患部進行按壓,即用指端緩緩施加壓力以觸摸深部器官的部位、大小、有無疼痛及異常腫塊等。如貓患胃毛球症絨因糞結導致的腸梗阻,一般可通過深部觸診的檢查來發現。

  觸診原則為:先周圍後中心,先淺後深,先輕後重。從健康區或健康側開始觸診,然後移向患病部位,並進行健康、患病部位的對照。用力的大小應根據病變的性質,深淺而定。病變淺或疼痛重的用力要小,反之用力可大些。

  3.叩診

  叩診是用手指戴糙板叩打動物體表,據所產生的音響性質,推斷被叩打組織和深部器官有無病變的一種檢查方法。叩診常用於胸、腹腔臟器的檢查。口口診需要較高的技術和醫療知識,初學者不易掌握。

  4.聽診

  聽診是藉助聽診器戴直接用耳朵來聽貓體內臟器官運動時發出的聲音來檢查異常現象的一種方法。聽診不但可辨別出生理性或病理性聲音的性質,還能確定聲音發出的部位,甚至沽計病變範圍的大小。聽診在臨床上常用於心、肺、胃腸等檢查。

我來說兩句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