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狂犬病的早期症狀,常見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包括五大病原,分別是病毒性、細菌性、真菌性、原蟲和寄生蟲。這五大病原的傳染病分別如下。
病毒性:狂犬病、壁蝨性腦炎、Q型熱和艾利希體。
細菌性:布氏桿菌症、彎曲菌症、鉤端螺旋體和萊姆病。
真菌性:皮膚真菌症。
原 蟲:梨形鞭毛蟲病。
寄生蟲:絛蟲症、犬蛔蟲症和疥癬蟲症。
飼主要對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傳染途徑有基本的認識,才能做好預防的措施,減少狗狗生病的機會。以下針對各種傳染病進行基本的介紹。
病毒性――狂犬病
狂犬病在世界各地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可以發現,如中國、英國、澳洲、新西蘭、夏威夷和日本等,中囤台灣是少數非疫區。不過在美國等比較發達的國家中,家畜家禽類的動物有狂犬病的情形比較少,反而比較常在野生動物(如狐狸、浣熊、臭鼬及蝙蝠)身上發現狂犬病。一般來說,動物如果接觸到這些染病的野生動物,再加上本身沒有註射預防針的話,就有可能感染狂犬病,所以在很多國家都建議狗和貓每年註射狂犬病疫苗。
什麼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種會感染溫血動物的病毒(包括人)。傳染途徑包括咬傷、吸入空氣中病毒顆粒或經由黏膜進入均會受到感染。潛伏期為3~7週,不過,要視咬傷的部位而定,因為病毒在體內傳染的方式是依賴神經的傳導,其最終的感染部位為腦部,所以傷口離頭部愈近,潛伏期就愈短。通常臨床症狀出現5~8天后便會死亡。
臨床症狀
當狗狗染上狂犬病時,第一個出現的臨床症狀就是行為上的改變。臨床症狀會呈現狂躁期及麻痺期。有些狗狗會變得面目猙獰、很兇的樣子;有的狗狗會表現出沉默寡言、木訥、呆滯及食慾不振;有些狗會變得恐懼、神經質,遇到任何事物都會怕,喜歡躲在陰暗的角落,不願意跟其他人接觸等。狗狗的吠叫聲會改變,並出現流涎、下巴無力下垂,最後出現行動失調、麻痺、抽筋而死亡。
人類發病時會有焦慮、頭痛和發燒,被咬傷的部位會有異樣感,然後會出現麻痺及飲水時有吞嚥困難的現象,看到水會誘發喉部肌肉的痙攣,即所謂的恐水現象,故俗稱“恐水症。”有時候會出現精神錯亂及抽搐的情形,最後常因呼吸麻痺而導致死亡。
治療方法
對於感染的狗狗,疫區及非疫區發現時應以撲殺為原則,故飼主應該每年確實做好狗狗的預防注射。這種疾病主要是通過動物咬傷而傳染,所以當人遭動物咬傷時,應視咬傷的情況送醫治療,依據醫師的診斷施予預防破傷風及其他細菌感染的防護措施。
如果被狗狗咬傷,依現行法令,可要求主人將該狗狗送至合法的動物醫院滯留觀察10天,以確定狗狗是否感染了狂犬病。如果狗狗未發病,人就不會感染狂犬病毒。如果被狂犬病狗狗咬傷,應先用消毒水洗清患部,然後再於患部注射免疫球蛋白,同時進行不活化疫苗是注射。
預防方法
人類要預防狂犬病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1.高危險工作族群提高警覺:如果本身是從事高危險的工作族群,例如,動物醫師、相關實驗室研究人員、野生動物研究人員和捕狗人員等,應注意避免感染。如果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進行血液檢驗並治療以確保安全。
2.避免咬傷:應避免被溫血動物咬傷或舔舐傷口。
3.帶狗狗施打疫苗:應定期帶狗狗注射狂犬病疫苗。另外,不要飼養走私進口的動物。
我來說兩句